首页 热点 王立非:协同携手,共同谱写京津冀区域语言服务发展新篇章

王立非:协同携手,共同谱写京津冀区域语言服务发展新篇章

一、“一核两翼”语言服务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形成

京津冀区域位于华北,21.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首都区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石家庄、邯郸、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邢台、衡水等11个地级市。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为中部核心功能区。京津冀以重化工--资本密集型为主,是中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较大、较为发达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市场区之一。

2015年,国务院颁布《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京津冀是中国的“首都区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2市1省。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交通一体化网络加快构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建成通车。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形成。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产业对接步入快车道。建成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包括曹妃甸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家口)承(德)生态功能区、滨海新区。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扎实推进。新产业增势强劲。2021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天津的比重为15.5%;河北的比重为21.5%。新业态持续升温。京津冀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网上零售额保持增长。《2021全球独角兽企业榜》显示,京津冀有96家企业上榜,占中国上榜企业的比重超过3成。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奥会热潮拉动京冀相关消费较快增长。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北京开放发展的重大政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机遇,带动形成更高层次开放新格局。调查统计显示,京津冀区域语言服务市场规模大,语言服务企业数量多,语言服务产业持续增长,2021年接近80亿元。北京市作为国家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在京津冀语言服务产业中扮演核心角色,天津市和河北省作为两翼,形成“一核两翼”的京津冀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格局。

二、语言服务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调查发现,语言服务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是北京市,其次为天津市和河北省。(1)京津冀语言服务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北京的语言服务综合竞争力较强,6项指标中有5项遥遥领先区内其他省市;河北省和天津市的综合竞争力水平比较接近,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北京和河北的语言服务产业环境竞争力需要充分释放;北京在收入增长、贸易投资、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方面优势明显;河北在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人口环境方面具有优势;天津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环境需要不断改善。(3)京津冀语言服务行业竞争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北京市的语言服务行业竞争力强,产值增长幅度和市场规模大。京津冀语言服务行业需求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8大行业,笔译和口译需求最大,约占80%。信息服务、技术写作、本地化服务、机器译后编辑、字幕和配音等呈现增长趋势。语言服务报价存在地区、语种和业态的差异。(4)京津冀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需要加强,北京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远远领先天津和河北,翻译服务平台和语言资源库建设成绩显著,企业重视译员资质信息管理。语言科技企业集中在北京,机器翻译研发领先,本地化服务、智能翻译和智能语言技术发展较快,天津和河北短板明显。(5)总体看,北京的语言服务技术竞争力较强,语言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语言服务技术能力整体偏弱。本地化企业和语言大数据技术公司高度集聚在北京,本地化服务水平高于天津和河北,北京在京津冀地区的语言管理技术水平最高。(6)京津冀语言服务企业近20年猛增到96022家。京津冀语言服务企业构成多元,以中小民营企业最多,大型国有企业少。北京语言服务企业的海外市场能力突出,河北和天津需要加大语言服务出口。(7)京津冀语言服务人才聚集效应显著,呈现“五多”现象:一是开办外语专业的高校多;二是开办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点的院校多;三是开办的语种最多;四是语言培训企业多,双减政策导致培训机构骤减;五是人才市场需求多,企业招聘需求旺盛。

三、问题与建议

京津冀语言服务产业协同发展存在挑战,如三地的语言服务行业协同发展度有待加强,顶层规划与设计不够完善,京津冀语言服务行业有待得到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进一步重视,京津冀语言服务没有充分共享资源和信息的平台,语言服务企业总体规模较小,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数字化转型缓慢,数字营销与管理能力弱,区内高校培养的语言服务人才规格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等,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京津冀语言服务一体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我建议:

(1)优化区域语言服务业发展的产业环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环境对促进语言服务业的发展影响巨大,雄安新区建设、北京冬奥会、北京自贸试验区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中国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大项目和事件都有力地推动语言服务业的发展。下一步应当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家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相关产业政策,加大京津冀语言服务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国家扩大服务业开放和促进服务贸易的相关政策和活动,加强语言服务出口,优化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天津和河北省的语言服务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

(2)加快区域语言服务行业一体化协同发展

京津冀区域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机器翻译和远程口译等新变化和发展趋势,可以北京为龙头带动全区协同发展,加大语言服务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贸易、技术应用、人员培训等投入,打造完整的语言服务产业链,带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3)完善区域一体化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制订和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语言服务标准和规范,如机器翻译质量标准、应急语言服务标准等,重点建设语言资源库,包括数据库、资产库、语料库、翻译记忆库、术语库、术语知识库等,加强多语种机器翻译服务平台建设,以及语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翻译、技术传播、本地化、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4)提升区域人工智能语言技术创新能力

京津冀区域内的跨国企业众多,随着国际化网站、游戏、移动应用、自媒体等新型翻译业务的激增,语言市场的全球化和商业化进一步加剧语言技术需求,京津冀可重点依托现有的云翻译、语联网、敏捷翻译等新型语言服务技术优势,不断优化区域的语言技术,开发更为领先的语言智能技术、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增强区域企业数字化语言服务能力

根据京津冀数字产业规划和智能制造重点,区内中小企业应尽快从传统服务方式转变为数字技术新方式,特别是机器翻译对企业服务能力带来的影响,立足于本地化行业优势,顺应语言服务市场细分化发展趋势,在细分市场或专业领域提高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6)转变京津冀高校的语言人才培养方式

京津冀高校可充分利用优质和丰富的语言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学科设置等方面先行先试,起到引领和带动全区协同发展和辐射全国的作用,为京津冀区域培养和输送更多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合格语言服务人才。

本文为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重大项目“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相关成果。

(作者简介: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首席专家,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华北科技学院特聘高层次专家)

上一篇天津与百度签约,文心一言再进一城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延伸阅读

返回顶部